多维度保护建筑营造—周口店遗址保护建筑 Multi-dimensional Protec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Zhoukoudian Site Protection Building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2日        点击数量:732

崔光海汪静余丹丹

CUI Guanghai, WANG Jing, YU Dandan

 

1项目背景

周口店遗址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遗址年代范围约为50~70万年前,是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周口店遗址东端的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位于龙骨山的东北坡,是“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点,遗址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镇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的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因出土北京猿人化石而名扬世界。

2设计原则

2.1最小干预的保护策略,确保遗址本体真实性

以需保护山体所需覆盖的最小面积及高度为标准进行保护棚体量设计,保证对遗址本体最低限度的干预。

2.2因形就势的设计手法,确保遗址环境完整性

巧妙结合现有地形搭建保护棚。本次设计以现存山体等高线为线索,推导出猿人洞未坍塌前的山体形态,以此为基础得到保护建筑的整体造型,使新建筑在形态上与周围山体环境融为一体。

2.3浑然自成的屋面构造,确保空间整体协调性

保护棚采取绿植屋面形式,整体铺设屋顶绿化,力求融入遗址环境之中。保护棚采用内外双层叶片体系,考虑到排水、采光及通风等要求,叶片由3~4 m2的方形排列而成,保证相互之间部分重叠又留有空隙,顺畅地排出雨水的同时又不影响采光通风。

2.4跨媒介叙事的交互设计,确保文化资源延续性

以不对遗址本体造成危害为前提,为丰富遗址展示方式,运用声、光、电及VR等数字化虚拟科技手段展示遗址内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层积。将虚拟性、互动性展示形式纳入遗址展示体系内,提升遗址展示空间的科技性、艺术性、趣味性、参与性,使公众真正参与到遗址信息传播过程中,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增强传播效果。

3结语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建筑设计,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为加强遗址本体保护,确保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可延续性,凸显周口店遗址整体价值,利用当代设计手法重塑遗址环境整体空间结构,把握遗址的空间范围尺度,适度干预保护建筑物空间界限,合理化材料选择,利用自然生态设计以及高科技数字手段呈现遗址生态、文化信息。本设计为研究、观测猿人洞和展示其价值信息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氛围,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永续发展的遗址保护建筑设计目标。

 

 

 

 

 

 

 

项目名称: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北京周口店

项目设计时间:201120155

项目完成年份:20188

占地面积:2 878 m2

建筑面积:3 487 m2

项目总负责:吕舟

工程负责人:崔光海

建筑专业:汪静、揭小凤、李京 、徐知兰

结构专业:马智刚、李增超、蒋炳丽 

给排水专业:郭汉英、刘玖玲、王晶

电气专业:郭红艳、张微、汪昊天

建设单位:北京龙建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袁继祥

图片来源:文中照片由董萌、五季、高原、高俊拍摄;绘制图片均来源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王亚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