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 健康景观 | | 2023,30(1):6-7 | | 郑曦 | | 摘要[405] PDF[334] | 2 | 营造健康社区:场所、过程与未来的思考 | | 2023,30(1):12-19 | | 安·福赛斯,刘康,刘欣宜,陈崇贤 | | 摘要[538] PDF[308] | 3 | 营造健康:自然和设计的作用 | | 2023,30(1):20-29 | | 戴维·坎普,刘睿,陈崇贤 | | 摘要[312] PDF[227] | 4 |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景观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 2023,30(1):30-37 | | 陈崇贤,李海薇,侯咏淇,刘京一 | | 摘要[327] PDF[261] | 5 | 健康公园健康人——依托自然保护地促进公共健康的国际经验 | | 2023,30(1):38-44 | | 钟乐,张毅,杨胜兰,张引 | | 摘要[273] PDF[242] | 6 | 健康行为决策促进的街道绿化精准改造 | | 2023,30(1):45-53 | | 金伊婕,匡晓明,奚婷霞,陈筝 | | 摘要[331] PDF[193] | 7 | 街道植物空间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 | | 2023,30(1):54-62 | | 董贺轩,高翔 | | 摘要[295] PDF[205] | 8 | 健康小镇:峡谷森林中的多代共生社区 | | 2023,30(1):63-68 | | 莎玛有限公司 | | 摘要[237] PDF[201] | 9 | 黄河与运河影响下鲁南传统沿运市镇水适应性空间特征 | | 2023,30(1):69-77 | | 王科,冯君明,林箐 | | 摘要[218] PDF[145] | 10 |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特征差异与协同规划 | | 2023,30(1):78-84 | | 余俏,李昊宸,杜梦娇,钱云 | | 摘要[265] PDF[131] | 11 | 生态系统环境-文化服务耦合视角下的珠江河口区生态功能分区 | | 2023,30(1):85-93 | | 吴隽宇,朱榴奕 | | 摘要[281] PDF[144] | 12 | 不同垂直绿化模式对生物气溶胶的影响——以浙江省临海市六角井未来社区环境模拟为例 | | 2023,30(1):94-101 | | 赵世星,郭青海,高宁 | | 摘要[173] PDF[151] | 13 |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与公园面积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分析 | | 2023,30(1):102-109 | | 徐吉羽,刘志强,余慧,洪亘伟 | | 摘要[162] PDF[151] | 14 | 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 | 2023,30(1):110-118 | | 王艳霞,蔡祖亮 | | 摘要[259] PDF[195] | 15 | 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发展演进与启示借鉴 | | 2023,30(1):119-125 | | 景泽宇,王忠杰,马嫒馨 | | 摘要[258] PDF[159] | 16 | 晚清常州赵起约园复原及山水营造探析 | | 2023,30(1):126-134 | | 何思娴,薛晓飞 | | 摘要[163] PDF[133] | 17 | 守正创新——高质量建设植物园 | | 2023,30(2):6-7 | | 张佐双 | | 摘要[216] PDF[206] | 18 | 傲雪凌霜 学者脊梁——孙筱祥先生对当代公园和植物园建设发展的开创性、前瞻性贡献及深远国际影响 | | 2023,30(2):10-27 | | 朱成珞,孙朗岚 | | 摘要[232] PDF[137] | 19 | 国家植物园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 | 2023,30(2):28-33 | | 魏钰,董知洋,池淼,周达康,张辉,贺然 | | 摘要[153] PDF[197] | 20 | 干旱区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及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建设构想 | | 2023,30(2):34-39 | | 张道远,管开云,康晓珊,刘会良,王建成,王喜勇 | | 摘要[168] PDF[94] |
|
|
|